我曾經在美國生活幾年,對於外國人嘴巴甜的印象十分深刻。
記憶最深的一次是一個寒冷的冬天,我走到十字路口,等紅燈時因為受了風寒,猛不及然打了一個大噴嚏。
沒想到身旁陌生的路人,竟然有三、四個默契十足地同時對我說:「God bless you(上帝保佑你)!」
這句祝福話當時聽得好窩心,病情似乎當場就好了一半。
後來在美國住久了,見多了別人在公開場合打噴嚏的狀況,這才明白聽到別人打噴嚏,說「上帝保佑你」是美國人的基本禮貌。
這和他們心裡怎麼想、是否真心祝福你,並沒太大的關係。
就如同在中國社會,早上出門時遇到鄰居,大家會互相問候一聲「早」。
那聲「早」是一種直覺的、習慣性的反應。
另外,走在路上遇到外國朋友,即使只是點頭之交,他們多半都會熱情地停下腳步,一副久別重逢的姿態和你打招呼,並順口說一句諸如「最近還好吧」、「哪天到我家聚一聚」之類的應酬話。
千萬別把這種應酬話當成正事辦。
好比說打開話匣子,將近況一五一十說給他聽。
或是登門拜訪,真的想和他「聚一聚」。
如此必然會帶給他很大的意外。
應酬話就是應酬話,說者無心,聽者也應無意。
就如同走出家門,若在村裡碰到外地工作或讀書的鄰居,我們多半會問一句:「回來啦?」
仔細想想「回來啦」這句話,不是十足的廢話嗎?
沒有「回來」,你可能在村子裡面碰到他嗎?
諸如此類的「廢話」常見於外國人的談吐應對之中,只是他們表現得頗為懇切,彷彿真的發自內心。
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美國人收到禮物時的反應。
請注意看好萊塢拍的電影或是電視影集,每當出現送禮、收禮的場面,典型的過程如下:
一、收禮者當著送禮者的面拆開禮物。
二、收禮者一臉驚訝,喜不自勝地表示自己好喜歡、好期待這個禮物啊!
記憶最深的一次是一個寒冷的冬天,我走到十字路口,等紅燈時因為受了風寒,猛不及然打了一個大噴嚏。
沒想到身旁陌生的路人,竟然有三、四個默契十足地同時對我說:「God bless you(上帝保佑你)!」
這句祝福話當時聽得好窩心,病情似乎當場就好了一半。
後來在美國住久了,見多了別人在公開場合打噴嚏的狀況,這才明白聽到別人打噴嚏,說「上帝保佑你」是美國人的基本禮貌。
這和他們心裡怎麼想、是否真心祝福你,並沒太大的關係。
就如同在中國社會,早上出門時遇到鄰居,大家會互相問候一聲「早」。
那聲「早」是一種直覺的、習慣性的反應。
另外,走在路上遇到外國朋友,即使只是點頭之交,他們多半都會熱情地停下腳步,一副久別重逢的姿態和你打招呼,並順口說一句諸如「最近還好吧」、「哪天到我家聚一聚」之類的應酬話。
千萬別把這種應酬話當成正事辦。
好比說打開話匣子,將近況一五一十說給他聽。
或是登門拜訪,真的想和他「聚一聚」。
如此必然會帶給他很大的意外。
應酬話就是應酬話,說者無心,聽者也應無意。
就如同走出家門,若在村裡碰到外地工作或讀書的鄰居,我們多半會問一句:「回來啦?」
仔細想想「回來啦」這句話,不是十足的廢話嗎?
沒有「回來」,你可能在村子裡面碰到他嗎?
諸如此類的「廢話」常見於外國人的談吐應對之中,只是他們表現得頗為懇切,彷彿真的發自內心。
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美國人收到禮物時的反應。
請注意看好萊塢拍的電影或是電視影集,每當出現送禮、收禮的場面,典型的過程如下:
一、收禮者當著送禮者的面拆開禮物。
二、收禮者一臉驚訝,喜不自勝地表示自己好喜歡、好期待這個禮物啊!
中國人呢?
我們曾幾何時當場拆開朋友送的禮物?別說一般朋友,即使農曆年收到親人的紅包,我們不也是私底下才敢拿出來,自個兒算一算有多少錢?
中國人保守、含蓄,不習慣在人前表現內心的世界。久而久之,即便在家人面前,我們也有點放不開。
好比說我父親。這輩子我沒見過他送母親一朵玫瑰、一次禮物,更沒見過他抱抱我母親說一聲:「我愛妳。」
外國夫妻呢?
上班前抱一抱、親一下;下班回來以後也要抱一抱、親一下;整天把「親愛的」、「甜心」、「我愛你」掛在嘴邊。
看在我們眼裡,他們好恩愛啊!
可是,有時幾天前還在說「我愛你」,幾天之後便風雲變色,鬧到要分居、離婚的地步。
至於那一輩子不曾對我母親說「我愛妳」的父親,他不嫖、不賭、不鬧外遇,辛苦賺得的每一分錢都給家用,他以一輩子的行動證實了對這個家庭的愛。
我們的父母輩不大都如此?
看到以上現象,我不免好奇中西文化差異的原因。
開始時我認為外國人好虛偽,後來覺得是他們聰明,因為他們深深懂得「嘴巴甜」的價值。
或許也不是懂不懂的問題,而是從小的訓練。
外國父母從小就會訓練孩子說「請、謝謝、對不起」,再從這些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嘴巴甜,慢慢推及一般的待人處世。
中國人呢?
我也曾經在大陸生活一年多,更曾前往許多城市旅遊,發現中國人對「好聽的話、感激的話、祝福的話」是惜字如金。
尤其是面對身分不如他的對象,講幾句好聽的話似乎就會貶低自己「高人一等」的尊嚴。
例如二十多年前,我有一位朋友遠赴上海做生意。經過長期的歲月薰陶,他自認已融入當地文化,而且有相當的自信,若非他主動說明,一般人根本看不出他來自台灣的身分。沒想到,某天和幾位朋友吃飯,菜沒上幾道,同桌的一位友人就鐵口直斷道:「你肯定來自台灣。」
他暗暗訝異,疑聲反問:「你如何看得出來?」
那人笑道:「因為你會對服務員說『謝謝』。」
中國人非常內斂,喜歡把感情壓在心底,也總認為「口惠不實」──講那麼多有什麼用,你沒看到我做的嗎?
好比說身為一家之主的父親,終年為全家老小的溫飽在外面打拚。
什麼是愛?
一輩子無私無我為這個家的付出就是愛。有必要經常把「愛」掛在嘴邊嗎?
聽起來很有道理,其實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。
講幾句好聽的話,例如對陌生人說「上帝保佑你」、抱抱老婆說「我愛妳」、向服務員說「謝謝」──這需要花什麼力氣、投資什麼財富?
比如說幫別人抬行李,需要力氣;請朋友吃飯,需要錢。至於嘴巴甜,需要什麼呢?
不過就是動動嘴巴,講幾句好聽的話罷了!
幾句話就能表達你的善意──不花一毛錢、不費一分力氣,如此划算的作為為什麼不善加利用?
聰明的中國人應該懂得嘴巴甜的藝術,並且身體力行。
首先,從那些應酬的「廢話」開始加強。無論對家人、朋友,以及所有和你有接觸的陌生人,請常常把「請、謝謝、對不起」掛在嘴邊。
「廢話」說多了、說久了,必然會慢慢養成嘴巴甜的好習慣。
再之後,你才可能進入真心「講好話」的境界。
沒有人十全十美,也沒有人一無是處。也因此,看人請多看對方的優點,講話請多稱讚對方的長處──能夠做到這一步,你必定會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,人生也會增加許多快樂的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