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個禮拜六,全家人在客廳看電視,老婆好心洗了一盒她買的櫻桃給家人吃。
櫻桃的顆粒挺大的,暗紅的顏色,看起來令人垂涎欲滴。
我伸手拿了一粒,才吃了兩口便搖頭道:「不夠甜。」
的確不夠甜,特別是和某一次我吃的櫻桃相比。
我一邊吃一邊解釋──那次是我吃過最甜、最大粒,也最新鮮的櫻桃。
記憶中那次櫻桃好吃到讓人欲罷不能,以致一粒接著一粒吃。
這一次呢?
吃了一粒就不想再吃下一粒。
顯然櫻桃有品種、好壞之分。
我發自內心地解釋這一次櫻桃為什麼不好吃,沒想到老婆越聽越火,臉色鐵青地責問道:「你就不能看好的一面嗎?」
她開始數落最近我不管吃什麼,幾乎都在批評不好吃。
我明白她的意思。
特別是吃櫻桃的前一天,也就是週五,晚餐時我們前往附近的一家麵店,我點牛雜麵,她要餛飩麵,再加一盤燙青菜、三道小菜。
那餐飯我從頭批評到尾──小菜是買市場現成的,不單不衛生,鐵定還加了味精;青菜不夠新鮮、太鹹;牛雜淡而無味,有點像吃鬆掉的麵筋;湯頭太濃,有明顯的化學味;最糟糕的是麵條,有如毫無嚼勁的一糰死麵,我只吃了兩口便全帶回家去,給我家那隻模範狗(熊熊)加菜。
聽到我此時的批評,再回想起昨天的晚餐,老婆忍無可忍抱怨起來。
我的大兒子坐在旁邊,聽見我們兩人的對話,似乎心有同感,加入老媽的陣營和我算舊帳,提醒我曾經說這個、說那個,總是喜歡批評。
遇到這情形,你猜我怎麼反應?
能言善辯如我,可能不找些理由,甚至和他們針鋒相對?
我一句話沒講,靜靜地聽著,冷靜地想著。
他們說得沒錯,我的確習慣批評。
我也猛然警覺,我似乎總拿眼前的事物和我人生中最美好的記憶相比。
好比說櫻桃,我對那最好吃的一次念念不忘,以致之後每一次吃櫻桃,我心裡都會情不自禁地比較:顆粒誰大、甜度誰高?
至於到麵店用餐,小菜是和鼎泰豐相比,青菜當然比不過自己現炒,麵條的嚼勁肯定輸給日本拉麵,湯頭更是無法和台北永康街的老張牛肉麵相提並論。
你不是這樣嗎?
希望不是。
很可惜,我是。
又很不幸,我曾經在一位大老闆身邊工作兩、三年,他極其注重吃。
注重到只要味道好,完全不考慮菜的價格。
好比一片八百元的握壽司、一道上萬元的清蒸魚、活龍蝦現切的生魚片、入口即化的松阪牛肉……,也因此,台北市好吃的餐廳我幾乎全吃過。後來再和其他朋友到某些他們認為很棒的餐廳,不管吃什麼,在朋友大力稱讚的同時,我心底常有一個疑問:這有什麼好吃的呢?
心底這麼想也就算了,遇到熟識的朋友,我必定知無不言、言無不盡地分析這家餐廳,實在沒什麼特別的地方。
設身處地想一想,如果你是我的朋友,你會有什麼感覺?
這感覺當然不好,因為那言外之意就是:我比你見多識廣,我比你高檔!
這不是很糟糕的感覺嗎?
也在那個時候,我想到了「口吐蓮花」這句古諺。
口吐蓮花在鼓勵人們要多說「好聽的話」。
講好聽的話猶如口吐蓮花,講難聽的話猶如口吐蛇蠍。
由於我習慣於拿「當下」和記憶中最美好的相比,日久便成了一個口吐蛇蠍的討厭鬼。
開口閉口都是批評,很少讚揚。
這是正確的人生態度嗎?
當然不是。
既然不是,就要改。
我說改就改。
前天回家,大兒子研磨他特別買的咖啡豆,現沖幾杯和家人分享。
我淺淺品嘗幾口,謹記口吐蓮花的大原則,連連點頭讚道:「哇,真好喝,這是我最近喝過最好喝的咖啡。」
我明顯察覺到大兒子「喜形於色」的面容。
昨天他再度動手做現磨現沖的咖啡,縱然我一個人待在二樓看書,他仍專程跑上來,問我想不想喝一杯?
這是以前從不曾發生的事。
看到沒,口吐蓮花有許多好處啊!
櫻桃的顆粒挺大的,暗紅的顏色,看起來令人垂涎欲滴。
我伸手拿了一粒,才吃了兩口便搖頭道:「不夠甜。」
的確不夠甜,特別是和某一次我吃的櫻桃相比。
我一邊吃一邊解釋──那次是我吃過最甜、最大粒,也最新鮮的櫻桃。
記憶中那次櫻桃好吃到讓人欲罷不能,以致一粒接著一粒吃。
這一次呢?
吃了一粒就不想再吃下一粒。
顯然櫻桃有品種、好壞之分。
我發自內心地解釋這一次櫻桃為什麼不好吃,沒想到老婆越聽越火,臉色鐵青地責問道:「你就不能看好的一面嗎?」
她開始數落最近我不管吃什麼,幾乎都在批評不好吃。
我明白她的意思。
特別是吃櫻桃的前一天,也就是週五,晚餐時我們前往附近的一家麵店,我點牛雜麵,她要餛飩麵,再加一盤燙青菜、三道小菜。
那餐飯我從頭批評到尾──小菜是買市場現成的,不單不衛生,鐵定還加了味精;青菜不夠新鮮、太鹹;牛雜淡而無味,有點像吃鬆掉的麵筋;湯頭太濃,有明顯的化學味;最糟糕的是麵條,有如毫無嚼勁的一糰死麵,我只吃了兩口便全帶回家去,給我家那隻模範狗(熊熊)加菜。
聽到我此時的批評,再回想起昨天的晚餐,老婆忍無可忍抱怨起來。
我的大兒子坐在旁邊,聽見我們兩人的對話,似乎心有同感,加入老媽的陣營和我算舊帳,提醒我曾經說這個、說那個,總是喜歡批評。
遇到這情形,你猜我怎麼反應?
能言善辯如我,可能不找些理由,甚至和他們針鋒相對?
我一句話沒講,靜靜地聽著,冷靜地想著。
他們說得沒錯,我的確習慣批評。
我也猛然警覺,我似乎總拿眼前的事物和我人生中最美好的記憶相比。
好比說櫻桃,我對那最好吃的一次念念不忘,以致之後每一次吃櫻桃,我心裡都會情不自禁地比較:顆粒誰大、甜度誰高?
至於到麵店用餐,小菜是和鼎泰豐相比,青菜當然比不過自己現炒,麵條的嚼勁肯定輸給日本拉麵,湯頭更是無法和台北永康街的老張牛肉麵相提並論。
你不是這樣嗎?
希望不是。
很可惜,我是。
又很不幸,我曾經在一位大老闆身邊工作兩、三年,他極其注重吃。
注重到只要味道好,完全不考慮菜的價格。
好比一片八百元的握壽司、一道上萬元的清蒸魚、活龍蝦現切的生魚片、入口即化的松阪牛肉……,也因此,台北市好吃的餐廳我幾乎全吃過。後來再和其他朋友到某些他們認為很棒的餐廳,不管吃什麼,在朋友大力稱讚的同時,我心底常有一個疑問:這有什麼好吃的呢?
心底這麼想也就算了,遇到熟識的朋友,我必定知無不言、言無不盡地分析這家餐廳,實在沒什麼特別的地方。
設身處地想一想,如果你是我的朋友,你會有什麼感覺?
這感覺當然不好,因為那言外之意就是:我比你見多識廣,我比你高檔!
這不是很糟糕的感覺嗎?
也在那個時候,我想到了「口吐蓮花」這句古諺。
口吐蓮花在鼓勵人們要多說「好聽的話」。
講好聽的話猶如口吐蓮花,講難聽的話猶如口吐蛇蠍。
由於我習慣於拿「當下」和記憶中最美好的相比,日久便成了一個口吐蛇蠍的討厭鬼。
開口閉口都是批評,很少讚揚。
這是正確的人生態度嗎?
當然不是。
既然不是,就要改。
我說改就改。
前天回家,大兒子研磨他特別買的咖啡豆,現沖幾杯和家人分享。
我淺淺品嘗幾口,謹記口吐蓮花的大原則,連連點頭讚道:「哇,真好喝,這是我最近喝過最好喝的咖啡。」
我明顯察覺到大兒子「喜形於色」的面容。
昨天他再度動手做現磨現沖的咖啡,縱然我一個人待在二樓看書,他仍專程跑上來,問我想不想喝一杯?
這是以前從不曾發生的事。
看到沒,口吐蓮花有許多好處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