淑女與紳士(上)

  首先要強調,沒有廉價或懶惰的淑女或紳士。
  高尚必須付出代價──不是要約束某些隨意的行為,就是要做出某些額外的工作。

相片一:看看這群淑女與紳士,單是穿這身衣服就讓某些人難受
  躺著就能當一個淑女或紳士,即使天生麗質如林青霞、金城武,也無可能。
  談正題以前,我不得不說,台灣正在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。
  什麼文化?
  邋遢的文化。
  年輕人崇尚自由、追求自我,高喊「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」,穿著打扮都非常有個性。影視名人也好(相片二),清純女學生也好(相片三),大多穿得十分隨性──腳踩球鞋,鬆垮垮又有點髒的牛仔褲,完全談不上配色與造型的上衣,亂蓬蓬的頭髮。


相片二                   相片三

  若問他們為什麼這麼穿?
  可能的回答是「舒適、方便」。
  這種隨性又舒適的穿著,在淑女、紳士的眼中,就是邋遢。
  講起來有趣,我那個正在讀高三的小兒子從來不去理髮廳,頭髮長長了就對著鏡子自己剪,東一刀、西一刀,剪得坑坑巴巴、長短不齊──年輕時假如是我被理成這個髮型(還能叫「髮型」嗎?),保證打死也不敢出門。然而,我看他理了三年都很高興,同學也沒有異議,大概是這種髮型很有「個性」!
  什麼是個性?
  和別人不同就是個性。
  敢和別人不同就是勇氣。
  不單是台灣的年輕人如此,即使我們的政府高官,也有這種傾向。
  例如最近爆紅的教育部主祕(相片四),以及政府的最高發言人──新聞局局長(相片五),兩人面對媒體時多半是一頭亂髮。

相片四          相片五

  稍微花點心力──吹個風、擦點油,面對媒體之前再拿把梳子理一理,就能改進缺點,他們為何不做?
  是他們自恃具有真才實學,不屑這種門面功夫?
  或是要故意表現出一種崇尚自由、不拘小節的作風?
  誰對誰錯,很難置評。不過,這絕不是淑女與紳士的作風。
  小時候聽別人說「相隨心生」,我還不以為然,如今越是年紀大,越是肯定這種講法。
  人的外貌雖然出生那一刻已經決定,但是隨著年紀增長,言談、舉止配上外貌給人綜合的感覺,自己要負全責。
  不要怪父母把你生得醜。即使那一張看似不可改變的臉,不必經由整容手術也可以改變。
  林肯總統面試一位新人,因為不喜歡那人的面貌而沒有錄用。朋友聽了總統的理由很不服氣,質問道:「難道一個人天生長得不好看,也是他的錯嗎?」
  林肯解釋:「一個人四十歲以前的臉是父母決定;四十歲以後的臉,卻是由自己決定。每個人都要為自己四十歲以後的外貌負責。」
  講得好!果然是幹總統的大才,見解一針見血。
  中國有一句古諺:「誠於中,形於外」,也是告誡我們外貌不是無法改變。只要你用心、努力,醜男可以成為紳士,麻雀能夠飛上枝頭變鳳凰。

氣質是最耐看的名牌

  曾經聽一位朋友批評上了年紀的女人,說她們沒有一個好看。另一個朋友當場反駁:不同年齡層的女人有不同的韻味──我非常同意這句話;但是更精確地說,女人吸引男人的韻味是「氣質」。
  縱然年華已逝、青春不再,一個女人若擁有不凡的氣質,仍能讓男人感受到她的吸引力。
  年紀越大,越要講氣質。
  什麼是氣質?
  氣質是很籠統的感覺,概略地區分,包含「穿著、神態、談吐、舉止」四項因素。
  這中間有三項是人的行為,只有一項(穿著)是人的外在。也因此,即使妳滿身都是名牌,也比不上妳渾身散發出來的氣質更討人喜歡。
  由於「行為」對氣質是那麼的重要,所以我開門見山地指出,想要擁有高貴的氣質,行為有兩大原則:
  一、 輕手輕腳。
  二、 細聲細語。
  我寫了篇《輕手輕腳、細聲細語》,強調過這觀念。雖這麼講,坦白說,心裡的感受並不是十分強烈。直到上個月前往日本,某晚看電視新聞,被螢幕裡一位女士的表現給震懾到!


相片六:皇太子妃雅子向民眾揮手致意
  她神態從容,講話的聲音極其柔和,眼神與肢體的動作甚是緩慢──只看了幾眼,我心中便高喊一聲:好一個淑女!
  這輩子我從沒見過一個女人,能夠如此符合「淑女」的規範。
  畫面只有幾十秒,從頭到尾我都聽不懂她在說什麼,也不了解她的身分。若要我猜,好像是皇太子妃雅子。這時,我才想起雅子妃每次向民眾揮手的動作──慢慢舉起右掌,輕輕左右擺動,擺動的幅度可能不到兩、三公分──試試看,你也做一次這個動作。
  假如雅子妃高舉手臂,左右劇烈擺動,甚至原地跳一下──又會給人民什麼印象?